一日,朋友当面求助:“一面像奶油,一面像巧克力”,这是什么菩提子?
他接着抱怨道,自己曾向“百度知道”求助,却被告知:“没有这种菩提子呀!你是不是搞错了?”
藏斋(cangzhai)乐了。这又是一款“非主流”菩提子,叫“天目菩提子”。
为什么取名“天目”?主要原因,恐怕是想渲染“神奇”。“天目”,顾名思义,就是“天眼”。
能够收藏一件好的文玩是一种缘分,很多朋友想入手文玩,担心买到假货,您可以关注【微信号:3】,我们为您免费提供更多文玩资讯、鉴定等咨询服务。
现实中,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开天眼”。佛教所指的“天眼”,则是六神通中的“天眼通”,亦称“天眼证智通”,是修行“得道”后,看透个人生死与世间因果的神通之一。 据资料介绍,所谓“天目”,位于鼻根上印堂的位置。从印堂进去两寸,有一个象松果一样的东西,现代医学称之为“松果体”。
有研究认为,松果体内有退化了的视网膜,具有“成像”能力。 据说,“开天眼”成功后,两眉中间的“天目”激活开通了,闭上眼睛,额前就能出现屏幕状的东西,像“过电影”似的。
如此神奇,自然让人充满期待。这一“期待”,就是几千年。遗憾的是,目前能够找到的例证,只有《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火眼金睛),及《封神榜》里的二郎神杨戬(有三只眼)。
然而,那都是小说家的神话创作。 按照科学说法,神话是一种幻想的产物。在“幻想”世界里,岂止只开一只“天眼”,即便是开它一百只“天眼”,似乎“分分钟钟”的事啦。
好了,还是言归正传。继续谈菩提子。 从外形看,这种菩提子的“眼”特征,并不明显。以至于,在“百度图片”里,一些人把“满贯”(藏斋注:用椰蒂加工)的图片,当做“天目菩提子”。
能够收藏一件好的文玩是一种缘分,很多朋友想入手文玩,担心买到假货,您可以关注【微信号:3】,我们为您免费提供更多文玩资讯、鉴定等咨询服务。
更有细心玩家,品鉴“天目菩提子”,发现“奶油”与“巧克力”之间的过渡色较深,将其称之为“三色菩提”。 名称,符号也。同样一个物件,怎么称呼无所谓。
只有描绘“形象而准确”,又能够获得绝大多数人“认可”,名称才能够成为权威“符号”,流传开来,并且流传下去。草地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踏出了路。再往后,如果人迹罕至,“路”也消失为草地。
菩提子及其名称,也是如此。一些玩家断言:“天目菩提子没有盘玩的价值”。藏斋不知道他们是基于何种判断,是“材质不佳”,还是“价格太低”? 个人倒是觉得:“天目菩提子”,手感还是挺好的,圆润、瓷实。再看外观,颜色“动感”,也挺“耐人寻味”。 仔细把玩,每个珠体的颜色比例各不相同,线条走向也不一样,像绵延不尽的山峦。
欣赏山水,品味人生不同,这就是文化;同样,也是“菩提子”盘玩价值之所在! 2001年,有一首名为《雾里看花》的歌,曾经风靡一时。“歌后”那英在歌中唱道:“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 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能够收藏一件好的文玩是一种缘分,很多朋友想入手文玩,担心买到假货,您可以关注【微信号:3】,我们为您免费提供更多文玩资讯、鉴定等咨询服务。
为什么如此迫切地“借慧眼”? 是因为,尘世间“纷扰”太多太多!那么,人们能够如愿“断却烦恼”吗?藏斋的答案是:很难讲。佛理曰:“菩提者,觉也,……由始觉而名字觉,相似觉,分证觉,究竟觉,乃至唯一平等真觉。”佛陀悟道成佛,用了六年;达摩面壁,用了九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最终绝望了,投了汨罗江。为了纪念这位伟大诗人屈原,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形成了“端午节”文化。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求道”修行是一辈子的事。痛苦与快乐“如影随形”。现状却常常让人嘘嘘不已:中途折返者,比比皆是。忽然想起诗人叶文福写给藏斋一首诗:
我去海边拾贝,大海也拾我;我拾到半块海贝,大海拾到半个我。
能够收藏一件好的文玩是一种缘分,很多朋友想入手文玩,担心买到假货,您可以关注【微信号:3】,我们为您免费提供更多文玩资讯、鉴定等咨询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说推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www.suochou.com),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otui.com/6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