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鸡腿”姑娘的视频火了。一位十二岁的河南姑娘没吃学校发的免费鸡腿,却收了起来。
“ 这个女孩太懂事了!”
“我家的熊孩子要是这么懂事就好了!”
“这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啊,多懂事!”
……
“懂事”一词字典中的含义是“了解别人的意图或明白事理”可是当今“懂事”一词承载了多少大人对孩子的期待。
查询某百科可见“懂事就是学会理解别人的时候,体谅大人的良苦用心,就是体谅他人的苦,能做的事情自己独立做,就是可以分解大人的担子。
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后普遍心理问题比较多。
他们以满足他人的愿望、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自己真实需求,内心压抑、痛苦。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从小不被父亲喜爱,无论她怎样努力,懂事乖巧,也未得到父亲的任何关注。
她却因此养成了讨好他人的习惯,失去了生活的重心,一生为他人而活。
曾经看过一位女儿的抱怨,小时候,为了父母口中的一句“懂事”, 自己节衣缩食,只为能多攒些零花钱给弟弟。
本以为自己的懂事能够得到父母的关心和奖励,可是在新年的时候,她说了一句:“给弟弟买衣服吧,我不用”。却让她彻底看清了“懂事”的真相。
当父母微笑着夸赞她懂事时,她心中还燃烧着希望,觉得父母会“奖励”她的懂事。
可是当父母只带回了给弟弟衣物时,她才幡然醒悟,原来自己一直的讨好,只换来了忽视。
“懂事”只是一种口头奖励,是一种道德绑架,因为你懂事,所以不可以任性,不可以发脾气,不可以提要求,不可以反抗。
可当她想改变的时候却发现,要求她的懂事的已经不再是别人,而是她自己。
我努力学习,是因为我觉得我不够乖,我常常想,如果我当时更懂事,您和我妈妈也许就不会分开了。
即便是如此渴望父亲的爱,朱朝阳还是选择了这样委婉的表达方式。
在牌友的提醒下,父亲带着他去商场买鞋,可是当现任妻子和女儿出现后,他完全忘记了朱朝阳。
完全被忽略了朱朝阳,没有开口,没有指责父亲偏心,也没有对父亲提出任何要求。
在外人看来也许十分可笑,他父亲对他完全不念及丝毫亲情,他为什么不为自己争取些利益。
懂事的孩子不是没有需求,只是要求总不被满足,之后内心否定了自己的需求。
如此恶性循环,什么都不敢要,什么都不敢去争取,陷入了这种习得性无助中。
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一位职场朋友曾说过:“不要总要用那些不懂得拒绝的人。”
我们身边总存在一些人,在学校认认真真地完成老师的繁重作业,下课帮同学抄作业,工作的时候,总是在帮助别人端茶倒水,打扫卫生。
领导布置了一个任务,周围人都纷纷有事在忙,最后他独自留在办公室加班。
他们习惯了听别人的夸奖,害怕拒绝别人后,与他人决裂。
一次几个朋友约到一起吃饭,轮到小云点菜的时候,她说:“我都可以,你们点吧!”
大家了然一笑,就知道是这样的结果,每次小云都这样。
小时候父母总要她懂事,所以她习惯了迁就别人,渐渐地就忘记了自己,自己没有喜好,没有讨要,也失去了乐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说推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www.suochou.com),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otui.com/6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