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个自信”,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内在动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四者是一个有机整体,有内在逻辑,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它们的提出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环境和现实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高等院校作为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职责,要矢志不渝地用“四个自信”培育学生、武装学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英语教学对于培养语言能力过硬、理想信念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培育政治觉悟高、道德品质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6年12月9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成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传授知识的同时嵌入思想政治理论,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在保障课程质量的同时,必须切实提升课程思政质量,围绕学生做足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涵养,主动承担起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让学生真正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认知与认同,防止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糟粕的侵蚀。
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信息获取渠道日渐丰富,各种观念和思潮不断涌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糟粕悄无声息地渗透进了大学校园,特别是对学习英语的学生。通过学习英语,他们被直接“暴露”在西方语言文化之中,受西方意识形态影响较深。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进一步融入并加强“四个自信”培育,不仅能强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认知与认同,而且可以提升他们的鉴别能力,防止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糟粕的侵蚀。
1.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翻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词汇和语篇,切实增强道路自信。
道路自信是对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教师作为教学主体,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国情国策相关背景的导入,让课程思政贯穿于英语教学中,融入到教学与实践的各个环节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大政治文本的学习和翻译力度,特别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翻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关的词汇和语篇,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渗透进入学生意识,让学生真正深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优越性,切实增强他们的道路自信。
2.有意识培育学生批判性思辨能力和本土化能力,切实增强理论自信。
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客观性、科学性和真理性的自信。作为新时代人才,要具备一定批判精神、思辨能力以及本土化能力。面对外来理论,不应照搬全收,还是要结合实际,筛选出最符合实际、效能最大的理论,或直接本土化该理论。如英语语言学中存在大量西方语言理论,在进行英语语言学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引领学生对这些理论结合语言实际进行最优化甄别和筛选,继而进行本土化引导,这一引导和培育过程很有必要。通过甄别和筛选,并本土化西方语言理论这一过程,能有效增强学生批判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本土化能力。这些思维能力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理论鉴别力、鉴赏力,旨在让他们能切实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客观性、科学性和真理性,是增强学生理论自信的重要法宝。
3.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能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外相关文章,切实增强制度自信。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自信。听说读写译是英语学生要掌握的几项基本功,而用来听说读写译的文章选题至关重要。备课时,教师要在搜寻听说读写译文章上下足功夫,我们建议选择能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国内外文章,引导学生学习能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英语文章时,除了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深度学习文章所承载的核心观点。学习能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汉语文章时,建议让学生对其进行英译,鼓励学生将译作发表在外媒上,有助于讲好中国制度故事,建构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能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国内外相关文章,有助于增强学生制度自信。
4.加强汉英对比,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入,杜绝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切实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丰富多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英语教学中,难免会导入西方文化。汉语的“加入”带来的不仅是语言知识,还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要重视同一概念的英汉语对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导入,坚决避免过分崇拜西方文化,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现象。此外,还要充分挖掘英语所承载的西方价值体系,并结合我们的价值体系进行思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坚决避免不假思索地盲目崇拜西方价值观,切实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总之,英语教学要坚决杜绝过分强调语言工具性,忽略语言人文性这一错误理念,即除了教授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外,还有英语所承载的西方文化。因此,要在教学时巧妙、合适地嵌入汉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让学生深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培育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强国教育丛谈」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
「强国教育丛谈」家国情怀美育蕴含新时代韵律与奋进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说推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www.suochou.com),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otui.com/619.html